所謂“零廢棄”,指的是產生更少的垃圾。如避免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器或其他無法分解的包裝;盡可能地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或用于堆肥。盡管這個概念聽起來有些理想主義,但在現實面前確實有推行的必要。因為要建設新的垃圾填埋場越來越困難。人們意識到,在填埋場腐爛的有機物會釋放甲烷氣體,加速地球變暖。
根據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的數據,美國平均每人每天要丟棄4.6磅(約合2公斤)垃圾。其中一半以上被焚燒或進入垃圾填埋場。但位于馬薩諸塞州南部的度假小島南塔克特,由于垃圾填埋的空間正漸漸被耗盡,用船將垃圾運到30英里以外的大陸代價高昂,十多年來,這座小島施行了嚴格的垃圾政策。在這里,不僅鋁、玻璃、紙張等物品被要求回收,輪胎、電池、家用電器等也要被回收。南塔克特的做法為人們處置垃圾提供了新思路。
當地居民表示,分揀垃圾、送到當地的回收機構已經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。在回收機構里還有一個車庫大小的空間,用于存放居民不需要的舊書、舊衣服等可再利用的物品,需要的人可以把它們帶回家,F在,盡管當地直接丟進填埋場的垃圾數量仍不可小視,但比例已經下降到了8%。
舊金山、西雅圖等城市已經制定了相關計劃,并正在收集居民區(qū)的有機廢物用來堆肥。
包裝也在成為“零廢棄”行動關注的一部分。比如在黃石國家公園,塑料叉子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,只要加熱幾分鐘就能分解。這種“生態(tài)塑料”將被用來制造更多產品,便于分解。